2月16日上午,东城区公安消防支队的战士在雍和宫执勤。


2月16日上午,东城区公安消防支队的消防官兵在雍和宫执勤点宣誓。本版摄影/新京报记者 吴江

  除夕夜北京7000余消防官兵实行“一级战备”;地坛消防中队外地官兵坚守岗位,思念家乡

  正月初一,东城区公安消防支队地坛中队的消防员们,在凌晨2点除夕夜执勤结束后不到3个小时,又继续赶赴雍和宫烧头香现场工作。

 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,今年除夕夜,为确保节日安全,北京7000余消防官兵实行“一级战备”,以保证第一时间出动、到场并进行处置突发情况。而在约40人的地坛消防中队,绝大部分官兵都来自外地。每逢佳节,本应与家人团聚,但他们却恰恰相反,身在异乡,坚守岗位。铁血之下,他们也有柔情的一面。

  

  使命职责所在 不谈苦和累

  2月16日,农历正月初一。

  清晨6点的北京,体感温度仅零度上下。距离天亮,温度上升,至少还要等上一个多小时。而此时,围绕在雍和宫附近的人们,裹着长袄和围巾,搓手跺脚等待祈福,热情不减。

  而东城区公安消防支队地坛中队的消防官兵,从除夕6时至初一凌晨2时在其辖区内执勤,他们在休息不到3个小时后,又赶赴雍和宫烧头香现场继续工作。

  赶在市民和游客集中进入雍和宫开始烧香前,该中队的官兵就已进入院内布防,包括相关装备就位以及宣传展板的摆放。“一级战备就是随时待命,准备战斗。”队长史云飞说,像这样的备战状态,一年当中会有100多天,将近三分之一。

  待命的消防队员坐在车里,椅背立得笔直,与座位的夹角接近90度,跟老式绿皮火车的硬座设置接近。说实在的,人坐在上面不出半小时,腰就会酸疼。

  经验告诉他们,累的时候可以稍微向下滑坐一点,把力着在臀部位置。但实际上,这样的坐姿,其腰部还是悬空。

  当被问及辛苦与否时,史云飞表示,自己没有把它当做是一份工作来看待,自然也就谈不上苦和累。“这是使命和职责。”他说,自己不是有意在说一些大而空洞的话,而是在这个岗位上,肩上扛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家庭。

  他坦言,在收到来自人们的求助,以及赶赴火场参与救援后,面对一声声“感谢”,自己心中的职业认同感也在不断增强。

  救援现场不容“稍有不慎”

  当强计划性的日常训练被爆炸式的突发警情“打断”,应急与调整压力无疑会变大。但当与救援对象炙热的眼神对视,或从火场“扒出一个人还活着时”,史云飞说,那一刻只想着再加把劲,此前的疲劳和委屈都会消散。

  回忆起最近一次的救人场景,地坛中队专勤班班长张伟伟说,当时接到的警情是说民旺小区一3层的阳台杂物起火,有坠落物掉至一楼草坪,并可见火苗。

  原来,消防队员在到达现场,携带好装备,进入到现场这个争分夺秒的过程中,还需要判断、感知风向,墙体厚度与温度,火势可能蔓延的方向等工作。史云飞解释道,如果是平房,室外的风向是作为判断火势蔓延方向的主要依据,而这便需要参照现场附近已有的树木或旗子等。

  若像民旺小区的楼房,进入内部,观察烟气流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。“同样是穿堂风,要考虑由西向东还是由东向西吹,如果西侧无助燃物,那火势则会向上下蔓延。”他补充,若对火情的判断和指挥稍有不慎,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
  最终,消防队员在现场发现了被困的老人。他们回忆,老人大概有60多岁,胡子都白了。发现时被屋内的坠落物砸到,埋在下面。所幸只是吸入部分烟气,受了点伤,经治疗已无大碍。

  ■ 讲述

  “幸福就是陪家人吃饺子、看春晚”

  据了解,在地坛消防中队这个约40人的队伍中,仅2人是北京本地人,其他官兵都来自外地。

  其中,兵龄小到只有2年,今年春节是其第一次实行一级战备。大到兵龄有15年,当然情况也是一样,春节期间从未回过家乡,与家人团圆守岁。

  而家人,就被他们放置在其钢铁身躯里,最深处也最柔软的那个地方。

  1999年出生的田博文,于2016年9月入伍,今年是他在春节第一次执勤。两年的义务兵,没有假期,纵使老家天津离得再近,春节也没办法回家。

  印象中,姥姥是家中过年最讲究的人。除夕前总会把家中里里外外收拾一遍。“早上六七点就嫌我碍事儿,叫起床收拾东西。”他回忆,往年家中的年夜饭,总会离不开螃蟹,还有就是炖肉炸鱼,能忙活一天。当然,还有自己最爱吃的韭菜鸡蛋馅的饺子。

  “不想说了。再聊,我就要哭了。”田博文一边揉搓着脸,一边说道。

  作为他的班长,张伟伟说自己深知这种感觉。自己做新兵头两年,也是很想家。但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,常被安慰说把肚子填饱就好了。

  两人一样,都喜欢吃韭菜鸡蛋馅饺子。有趣的是,当被问及原因时,张伟伟还会“滔滔不绝”地解释起来。

  他描述道,河南郑州的农村老家,有一个菜园子。到了冬天,种的蔬菜就属韭菜吃起来最方便。“割完一茬后不用理它,自己就还会再长起来,鸡蛋也是自己养的鸡下的,直接去窝里摸就得。”

  因为条件有限,逢年过节只能吃一次肉。但实际上,吃什么不重要。回忆起此前在家过年,他最得意的还是家人在一起包饺子,自己“承包”擀饺子皮。

  “我擀的特别圆。不过即使再丑,我妈也能包得很好看。”张伟伟说,自己的这项绝技还是跟母亲学的,后来自己把速度练习到可以“以一当五”——自己一人擀面皮,同时可以满足对面5个人同时在包饺子。

  “想吃家人做的手擀面,淋上卤子,或蒜汁儿,用热油一泼,特香。”好在到了部队,擀饺子皮的这项手艺也没丢下。逢年过节在中队里,张伟伟还是会给战友包饺子。对了,初一早上,他们吃的饺子就是自己包的。

  “吃饺子,看春晚,幸福不就是这样吗?”

  采写/新京报记者 潘佳锟